昨晚的「OH全系列牌卡基礎課程」下課前練習使用伴侶卡。
關係課題是很迷人的,場面變得很熱鬧。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只玩了一種用法,但大家都很開心。
我會根據時間因素或是伙伴的狀態,決定使用明著選牌(開牌挑選),或是暗著抽牌(蓋牌隨機抽牌)的方式。前者可以節省時間,但後者帶著多一點解謎的驚喜。
關係出現問題,常常是因為人們不敢面對現實,或是刻意對事實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造成的。這時候即使正確反應現實的牌卡已經來到面前,人們也會說看不懂。這時候使用開牌方式讓對方明著挑選,具有某種保護機制,因為對方會選擇安全的牌進行陳述。
玩OH卡並不是要去窺探伙伴的隱私,伙伴的有權利決定他要讓你知道多少。
所以時間因素和案主的敞開程度是我決定採用明牌或暗牌的主要因素。
關於隨機抽牌這件事,很巧妙的,正確的牌總是能適時的被需要的人抽中。
曾經有位學員,幾乎看遍了大部分的牌,依然無法決定哪一張牌可以顯示出她的關係狀態。於是我說,你再看一次你最初抽出的那五張,裡面真的沒有反應出妳的情況的牌嗎?這一次她安靜下來,然後有些驚訝的說:有耶。
並不是她一開始有意隱瞞什麼,而是在關係中視而不見的議題,在挑選與關係議題有關的牌時也會發生。
另外一次,有位學員一直挑不出適合的牌來代表她在關係中的現況,我把她已經看過的牌全部拿起來洗一洗,帶著覺知,將牌伸到她面前請她隨機抽一張。她抽出來以後,我問說:這張有反應出妳的現況嗎?她說:嗯,有。
我的行動是,把覺知帶到當下。對方也會從視而不見的迷霧中看到事實。
對於關係議題、與父母有關的議題,都很容易讓我們看不清楚真相。因為我們一直抱持著我的努力可以改變一切的概念在行動。但是一旦牽涉到別人的主觀意願,這個概念立刻就會變得不適用,因為別人沒有義務要為了我們的努力而改變自己。
在練習克服卡(Cope)的過程中,有位學員表示她從牌陣中,沒有得到解答。於是我等這個階段的練習結束時,以她的情況當範例,示範如何協助伙伴自己找到答案。
我傾聽,發問,陪伴,確認。最後,她來到了她的了解,頭腦放鬆了。那個議題是與父母相關的,本來就比較困難看清楚。
像這樣的過程中,如果諮詢師失去了耐心,就會想要把自己聽到的、認知到的東西告訴對方,試圖「幫助」對方,但是從我的經驗看來,那是不會有任何幫助的。
OH卡和塔羅牌是非常不一樣的工具。當我使用塔羅牌時,我很清楚案主來到我面前是想要聽神說話。但是當我使用OH卡時,我很清楚,是我在聽神說話。我畢恭畢敬,退守傾聽。
(此處神字,出於詩意。)